抗真菌的药有哪些,目前最好的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口服药有哪些啊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灰黄霉素 。 2、多烯类的药物 , 多烯类的抗真菌药包括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 。 3、五氟尿嘧啶 , 五氟尿嘧啶是人工合成的抗真菌药物 。 4、唑类 , 唑类是人工合成的抗真菌药 , 抗真菌的谱比较广 , 对酵母菌、丝状真菌、双相型真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伊曲康唑、氟康唑都属于这一类的抗真菌药物 。 5、丙烯胺类的抗真菌药物 , 主要用于甲癣和角化过度型手癣 。 6、其他的抗真菌药 , 比如治疗孢子丝菌病常用的碘化钾等 。
抗真菌药物有哪些 兽医临床上根据其治疗感染部位不同 , 可分为治疗体表浅部类和治疗深部(全身)类二大类 。 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水杨酸、十一烯酸、水杨酸苯胺或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等 。 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有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等 。 此外 , 还有添加于饲料、食品、药剂中防霉的山梨酸、苯甲酸、富马酸、丙酸等及其制剂 。

求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 抗真菌口服药种类较多 , 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甲帕霉素、曲古霉素等 , 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 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非多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 , 常用的有灰黄霉素、西卡宁(癣可宁)等
常用的有灰黄霉素、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以及伊曲康唑等 。 这些药物对肝脏的损伤较大 , 至于哪一个好这个话不会说 , 主要看哪个对症就哪个好 , 必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才好 。
抗真菌的药一般有哪些 病情分析: 外用抗真菌药物有达克宁软膏、丁克软膏、克霉唑软膏、酮康唑软膏等药物 。 如果身体出现皮肤病变 , 建议做一下相关检查 , 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
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哪些? 兽医临床上根据其治疗感染部位不同 , 可分为治疗体表浅部类和治疗深部(全身)类二大类 。 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水杨酸、十一烯酸、水杨酸苯胺或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等 。 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有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等 。 此外 , 还有添加于饲料、食品、药剂中防霉的山梨酸、苯甲酸、富马酸、丙酸等及其制剂 。

外用抗真菌药物都有哪些 唑类抗真菌药物 , 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衍生物 , 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14α-羊毛脂醇脱甲基酶(CYP51)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 , 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的一类药物 。
一、简介
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衍生物 , 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14α-羊毛脂醇脱甲基酶(CYP51)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 。 位于该脱甲基酶活性位点的铁原卟啉具有典型的单氧合酶活性 , 能催化羊毛脂醇上14α-甲基的氧化脱除 。 唑类化合物能与卟啉上的铁原子结合 , 通过阻止羊毛脂醇到达该脱甲基酶的活性位点而阻断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 , 由此导致的麦角甾醇缺失并伴随14α-甲基化甾醇的蓄积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流动性 , 致使膜相关性酶的活性降低 , 通透性增加 , 最终使真菌的生长和复制受到抑制 [1] 。
二、研发背景
从1940年第一个抗细菌抗生素青霉素问世以来 , 抗细菌化学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 相比之下 ,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 特别是深部真菌病 , 如脏器真菌病或由真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仍为数较少 。 1955年 , 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问世 , 17年后 , 研发了5-氟胞嘧啶 , 该药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但它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真菌感染患者效果不佳 。 进入20世纪70年代 , 随着医学上对真菌感染的日趋重视 , 对真菌病诊断的日趋完善 , 抗真菌药的研究开发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 目前世界上有约80多种抗真菌药用于临床 , 这些药物的活性范围、作用方式各有特点 , 根据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6类 , 即多烯类、嘧啶类、烯丙胺类、吗啉类 ,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和唑类抗真菌药 , 其中 , 唑类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 [2] 。

推荐阅读